TalkofFood_Design/2-参考资料/2-食品添加剂分类.md

64 lines
5.7 KiB
Markdown
Raw Permalink Normal View History

| **分类** | **核心定义** | **安全等级** | **典型示例** |
|----------------|------------------------------------------------------------------------------|----------------|---------------------------------------------------------------|
| A1 类(最安全) | ADI 值明确或无需规定<br>(毒理学资料充分,长期摄入无健康风险) | 最高安全等级 | - 天然抗氧化剂(如维生素 C、维生素 E<br>- 天然香料(如香兰素,合规剂量下)<br>- 部分营养强化剂(如钙、铁) |
| A2 类(较安全) | 暂定 ADI 值<br>(毒理学资料较充分,但需进一步验证) | 中等安全等级 | - 防腐剂如苯甲酸钠ADI 0-5mg/kg 体重)<br>- 甜味剂如阿斯巴甜ADI 0-40mg/kg 体重) |
| B1 类(需警惕) | 未建立 ADI 值<br>(曾评估但毒理学数据不足,需限制使用) | 限制使用范围 | - 色素(如诱惑红,仅限糖果、饮料中限量使用)<br>- 乳化剂(如硬脂酰乳酸钠,过量可能影响消化) |
| B2 类(数据不足) | 未进行安全评估<br>(新型添加剂或研究较少的物质) | 数据不充分 | - 部分新型甜味剂(如某些糖醇类,长期数据不足) |
| C1 类(禁止使用) | 明确健康风险<br>(致癌、致畸或代谢毒性证据充分) | 风险最高 | - 工业染料(如苏丹红)<br>- 甲醛(曾用于防腐,因致癌性被禁) |
| C2 类(严格限制) | 仅限特定场景使用<br>(需在特定食品中严格限量) | 限制使用场景 | - 增稠剂(如黄原胶,仅限婴幼儿食品中使用)<br>- 某些合成色素(如喹啉黄,仅限特殊医学用途食品) |
# 颜色标识
| **分类** | **安全等级定位** | 推荐颜色 | 颜色代码(十六进制) | 配色逻辑(含微信绿适配) |
|----------------|------------------------|----------------|----------------------|------------------------------------------------------------------------------------------|
| A1 类(最安全) | 最高安全等级 | **微信绿** | #07C160 | 采用微信标志性绿色大众熟悉的“安全、可信”符号贴合“A1类长期摄入无风险”的“最高安全”定位视觉友好且易联想。 |
| A2 类(较安全) | 中等安全等级(可控) | 浅绿色 | #90ee90ff | 比微信绿更浅的绿色同色系递进既关联“A1类的安全属性”又通过明度差异区分“较安全”与“最安全”。 |
| B1 类(需警惕) | 限制使用范围(低风险) | 蓝色 | #1E90FF | 中性蓝色,无风险暗示,代表“需规范使用但无明确风险”,与前后色系(绿→蓝→黄)过渡自然。 |
| B2 类(数据不足) | 数据不充分(未知风险) | 黄色 | #ffff00ff | 过渡预警色,暗示“信息不全需注意”,与“未评估的新型添加剂”的“未知性”匹配。 |
| C1 类(禁止使用) | 风险最高(明确危害) | 红色 | #CD5C5C | 强警示红,直接关联“危险、禁止”,对应“明确致癌、致畸风险”。 |
| C2 类(严格限制) | 限制场景(高风险倾向) | 橙色 | #FF7F50 | 橙色介于黄与红之间代表“风险高于B类但未到禁止程度”贴合“仅限特定场景使用”的限制属性。 |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等级划分依据其毒性评估和监管标准,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JECFA 分类标准
A类 已制定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值或暂定ADI值分为A1、A2两类通常用于安全性较高的食品添加剂。
1
B类 未制定ADI值或未完成安全性评价分为B1、B2两类需谨慎使用。
1
C类 存在安全隐患或需严格限制使用条件分为C1、C2两类。
1
2
具体应用
A类如 阿斯巴甜 (β-环状糊精、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等)在特定食品中的使用有明确限量。
3
B类部分未完成毒性评估的添加剂需避免直接接触皮肤或高温加工场景。
3
C类如 硫酸铝钾 、 焦糖色 等因工艺必要性调整了使用范围。
3
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分类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建议结合具体法规进一步确认。
一、分类体系及定义
A类安全性较高
A1类毒理学资料完善已制定正式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值允许按标准使用
A2类毒理学资料不完善但已制定暂定ADI值允许暂时使用
B类安全性待评估
B1类JECFA曾评估但资料不足未制定ADI值
B2类未经过JECFA安全性评价
C类限制或禁用
C1类经评估认为在食品中使用不安全原则上禁止使用
C2类仅限特定食品中严格限制使用
二、安全性排序
从高到低依次为A1 > A2 > B1 > B2 > C2 > C1
三、典型示例
A1类常见防腐剂苯甲酸钠正式ADI值0-5 mg/kg体重15。
C1类部分工业用着色剂因致癌性被禁用
该分类为国际通用标准具体应用需结合各国法规如中国GB 2760-2024调整67。